<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索 引 号 014416330/2021-04518 分 类 政府工作报告 综合政务,其他 报告
        发布机构 市政府 发文日期 2021-02-10
        文 号 有 效 性
        2021年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市政府 发布日期:2021-02-10 10:15 浏览次数:次 字体:[ ]

        ——2021年1月20日在泰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朱立凡

         

        各位代表:

        det365娱乐场所官方网_365足球平台是合法的吗_365速发国际是黑平台吗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主要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扎实推进“一高两强三突出”实践,顺利完成“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经济强”迈出新步伐。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十二五”翻一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4.5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671.7亿美元。获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三大先进制造业产值占比64.7%,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工作获国务院表彰。科技进步贡献率65%,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

        “百姓富”创造新成果。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以内。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社保主要险种参保率98%以上,实现养老和失业保险市区统筹、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环境美”取得新突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新实施“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河湖长制工作成效显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社会文明程度高”展现新风貌。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全覆盖。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万人八类案件发案率保持全省最低,群众安全感保持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主动担当作为抗击疫情,大兴实干之风攻坚克难,因时因势调整工作重心和着力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2亿元,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3亿元,增长2.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

        (一)聚力创新发展,加速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我们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抓不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5.9%。2020年,我们吹响产业强市号角,推行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引领产业向中高端攀升。先进制造业发力突破。制定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方案,明确“两区一带多点”布局,编制发布产业链图谱、招商地图和投资地图。坚持以优质增量提高产业质量,总投资180亿元的中海油高端聚烯烃、52亿元的凯飞民用航空结构件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药明康德、宝能装配建筑等超5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长城整车制造项目竣工投产。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8个、星级上云企业140家,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创新活力有效释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55%,企业研发投入强度2.4%。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超过20%,25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125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与北京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成功举办“凤城合伙人”创投峰会,上线运行股债融合对接平台,新增上市过会企业4家。擦亮“泰爱才、最‘州’到”品牌,新增高层次人才2836名。企业质态稳中提优。规上工业增加值、利润分别增长6.4%、8.5%,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77家,新增税收超千万元企业42家,扬子江药业连续六年位居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0家,新增省瞪羚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6家企业成为省民营企业创新百强。培育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68家,3家企业获得“江苏精品”称号。

        (二)注重协调并进,统筹城乡发展。“十三五”时期,我们全面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蹄疾步稳。2020年,我们实施做强城市两年行动计划,确定“一核三极三城”空间架构,在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的同时,促进城乡高水平融合。城市功能加快补强。扩大城建惠民“战果”,市区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46个,铺设污水管网33公里,建成运行“好巴士1号线”,16家市级单位实现“拆墙透绿”。出台支持市区高端服务业聚合发展政策,签订与金茂集团合作建设高铁枢纽片区战略协议,完成“泰福里”商业片区规划编制,启动国际精准健康中心建设,市体育公园等省运会场馆项目加快推进,“数字泰州”运营指挥中心投用。开通泰州至上海动车组、泰州(始发)进京高铁动车组,北沿江高铁控制性工程正式启动,盐泰锡常宜铁路进入可研审查阶段,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阜溧高速建兴段、沪陕高速平广段改扩建、常泰长江大桥北接线开工建设,站前路、东环高架北延快速化工程建成通车。农业农村基础稳固。粮食单产水平居全省首位,生猪饲养量增长20%,农业综合机械化率88%,新增高标准农田25万亩。开展农业农村项目突破年活动,新开工省级重大项目91个。成立市现代农业发展集团,6家企业获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创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家。率先开展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示范乡镇创建,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3个。安全治理扎实有效。以超常规力度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聚焦“一年小灶”“三年大灶”,强化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国务院和省督导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5.5%、64.4%。建立党政领导挂钩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机制,制定部门职责任务清单,出台企业主体责任规定,试行危化品企业主要负责人积分管理。推行安全生产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奖举报机制”等做法被国务院督导组列入典型清单。结构化治理政府性债务,超额完成年度化解目标。

        (三)夯实绿色基底,建设美丽泰州。“十三五”时期,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任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鲜明导向。2020年,我们紧扣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升级加强环境治理手段,被列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督查激励地区。环境质量稳定向好。认真落实环保督察整改要求,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市级销号率100%。开展“天空地一体、守护泰州蓝”行动,空气质量优良率83.9%。出台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意见,省考及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100%。环保举措持续创新。举办首届健康长江(泰州)高峰论坛,运行“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大数据平台和指挥中心。完成63项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任务,长江禁捕退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开展环保“绿岛”建设试点,危废集中处置能力提高到14.3万吨/年。生态机制不断健全。启动建设8个生态安全缓冲区,调整划定19条国家级生态红线,生态空间保护区域面积占比27.3%。严格生态文明建设考评和责任追究,建立“专家治厂、科学治污”长效机制。加大执法惩戒力度,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38件。

        (四)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发展优势。“十三五”时期,我们立足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系统重塑园区开放开发功能,加快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深化金融、国企、国土等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和城市软实力稳步提升。2020年,我们强力推进“三比一提升”行动,同步抓好环境建设和改革工作,切实增强制度性竞争优势。园区发展开新局。把园区改革作为头号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两集中三剥离”改革,13个改革园区机构数、员额数分别下降20.7%、27.2%,非经济岗位人员占比降至20%以下。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创新设立重大项目服务部,新开工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41个,实际利用外资14.9亿美元。医药高新区产业化成效逐步显现,研发生产新冠检测试剂盒超过1500万人份,药品注册批件数增长41.7%。营商环境再优化。推行“泰企通2.0+企业服务专员”模式,成立营商环境“啄木鸟”志愿团。开展“及时雨·快落地”专项行动,发放稳岗返还3.1亿元,减免税费145.9亿元。出台惠企十条、惠农十条、稳外贸十条,定期举办企业家座谈会、早茶峰会,打造“泰满意”帮代办服务品牌。重点改革有实效。试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制定“一件事”清单110个,不动产登记实现“交验即发证”,线上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压缩90.3%。启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健全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清理整合僵尸企业,规范债务内审内控,推进优质板块上市,国资国企改革在民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3%、55.9%。建立产融综合服务中心融资绿色通道,成立全省首家首贷中心,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大非法金融机构排查整治力度,创设商业银行服务地方经济“三色评价”制度,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江苏股交中心分中心成功落户,制造业贷款规模超过820亿元。海关、海事、边检为开放开发作出积极贡献。

        (五)强化共享理念,增进民生幸福。“十三五”时期,我们自觉树牢人民至上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我们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推出民生幸福十大行动和“民八条”,获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富民措施更加精准。发放创业贷款9.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完成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和综合柜员制改革试点,实现省内及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单病种付费总数增加到270种。推行困境儿童精准排查保障“3+4+N”模式,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4亿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万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组织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发放旅游(餐饮)消费券5000万元。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新(改扩)建幼儿园及中小学60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达标率100%,高中阶段优质学校比例88.6%,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正式招生。完成11家医联体和五大救治联盟组建,创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实现省级以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覆盖。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为35.7万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科学、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史志档案、红十字工作取得新成效。治理水平加快提高。健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实施社会治理“码”上行动,探索专职网格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六清”行动,出台“无黑城市”创建标准,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13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35起,破获9类涉恶案件2322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完成收官战。建立党政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信访积案制度。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实施。

        “十三五”时期,我们坚持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020年,我们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谋划“十四五”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引和根本行动遵循,确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在泰州落地生根。我们将依法行政贯穿始终,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发布市设权力清单,行政复议案件综合纠错率42%;落实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满意率分别达99.6%、100%。我们将勤政廉政融于日常,推广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12345政务服务热线满意率99.6%;建立“考核、工作、发展”三位一体机制,创设“月度单元推进法”等调度督导机制;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充分发挥“干六条”激励效应,持续纠治“四风”;抓好巡视巡察和审计问题整改,严肃财经纪律和工作规矩,严厉查处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特别是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我们及早研判、快速反应、高效应对,众志成城汇聚抗疫力量、开展抗疫斗争,广大党员、医务人员、基层干部、公安干警、交通职工展现最美逆行身影,全体市民同心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我市成为全省首个本地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和首批所辖市(区)均为低风险地区的设区市,市疾控中心和马智龙、陈霞云两位同志分别被表彰为全国抗疫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就来之不易,过去一年的成绩殊为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泰州生动实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携手打拼、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驻泰机构以及驻泰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泰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产业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还需升级,智能化转型和新经济新业态培育步伐相对滞缓,创新资源与企业主体、市场力量的结合不够紧密,园区特色优势和产业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做强,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增多,营商环境建设必须深度发力。城市功能等级和发展能级还需提高,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尤其是高端服务商贸功能仍显不足,城市人口集聚问题需要加以重视,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存在差距,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还要持续加大,城市运行管理仍有短板,实现本质安全任重道远。政府治理效能和服务职能还需强化,工作谋划和布局的整体性、系统性仍要增强,抓重点、解难题、求实效的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政府运行规范和权力制约机制仍需完善,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根据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泰州市委关于制定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聚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锚定“一高两强三突出”目标路径,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7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15万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8%,科技进步贡献率6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5.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标。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90以上。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更加深入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坚定地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加主动地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加牢固地树立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健康泰州、活力泰州、枢纽泰州、美丽泰州、幸福泰州建设,认真落实四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坚持以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化、区域创新协同化、创新载体平台化、创新体系生态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化品质泰州建设,强化数字引领赋能,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成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地。进一步畅通流通网络、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把改革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二是坚持以宜居宜业为鲜明导向,努力打造高颜值城乡。构建“一主两副、一带四轴”总体发展格局,形成“一核三极三城”中心城市发展架构,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丰富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实践内涵。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美丽泰州建设行动,提高生态产品供给、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打造美丽江苏泰州样板。三是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共同创造高品质生活。塑造“泰”系列民生服务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健康城市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扎实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彰显泰州文化品牌和文化标识,显着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四是坚持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重大牵引,加快实现高效能治理。完善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具安全感城市。一体推进法治泰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让法治成为泰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健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三、2021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市25周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部署安排,着眼“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运用系统观念深化“一高两强三突出”实践,协同推进产业链做强和创新能力提升,统筹抓好省运会筹备和城市转型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好步,努力开创幸福泰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2.66%,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11项工作:

        (一)聚焦创新,做强产业。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培育新优势,用改革创新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系统提升产业质效、园区活力、发展动能和营商环境,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塑强泰州产业。

        1. 加快智能化转型步伐。拥抱“先进制造+数字经济”风口,实施“大数据+优势产业链”行动,形成制造变革和业态创新的燎原之势。实施新基建项目。优先部署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和生产基地5G网络,支持互联网应用IPv6升级,力争建成5G基站3000个。依托重点开发园区,深化与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商的对接合作,新上一批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平台、数据中心和物联网示范项目。突出三大先进制造业及其细分领域,促进重大创新平台转型提质增效。发展新制造模式。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综合运用资金奖补、购买服务、金融扶持等方式,助力骨干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带动中小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制造换法,完成智能化改造投入20亿元以上。扩大企业上云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应用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开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工业APP。开展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引导制造企业与研发设计企业嵌入式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上下游提供市场化共性服务。培育新产业业态。指导园区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强大数据公共产品和平台开发,建立中小企业与平台企业对接机制。引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体验中心,增加重点商业街区智能设备应用,鼓励品牌商业企业发展新零售业态,普及云逛街、云购物等消费场景。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推广农业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装备,打通农产品网络销售端,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短板。

        2. 建设创新型企业兵团。坚定不移走市场导向、需求引领的创新之路,加快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优选塑造三大先进制造业“链主”企业,梯度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引培计划,构建创新型企业矩阵。落实科技创新积分奖励,完善首台(套)重大装备保险补贴等激励措施,强化质量认证和技术标准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改进市长质量奖和科技创新奖评选方式,分类选树产品、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典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建设企业投资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太平洋精锻、乐叶光伏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超过30家。成立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争创中国(泰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搭建三大先进制造业“一赛两会”等引才平台,明确以“奖企业”为主的人才奖补导向,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700名。增强企业创新支撑力。拓展“泰检易”服务功能和范围,布局孵化器、中试基地、标准厂房等创新成果转化载体。壮大科技专员队伍和科技中介机构规模,丰富咨询评估、专利代理等科技服务资源。开展“天使”“雏鹰”“小巨人”三大行动,放大“凤城合伙人”平台对接功能,推广“创投+孵化+服务”模式,力争新增上市企业4家以上。

        3. 构筑高配版产业载体。纵深推进“三比一提升”行动,优化产业要素禀赋,重构园区内生优势。打造地标性发展“特区”。坚持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紧扣医药产业发展,以“两区”融合为切入点,推动空间、功能、载体高质量融合,探索再造发展动能的新路。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主动复制推广江苏自贸区医药产业政策,在部省共建框架下集成创新要素、增添开放红利。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特医食品、药用化妆品等特色产业链,深化与北大医学部的全方位合作,加快国际精准健康中心建设。着眼整合全市域医药健康资源,研究建立各板块联动发展模式,搭建以产品为中心的产业协作网络。做强特色化产业平台。健全重点产业链挂钩联系推进机制,实行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指导重点园区对照“三张图”,依托招商投资服务平台,开展项目策划储备、链式招引和效益评价,力争新开工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产业项目150个,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围绕长城整车制造、凯飞民用航空结构件、延长中燃等核心项目,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深挖前后道协作潜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泰兴经济开发区国际合作区建设,完善泰州综合保税区和靖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平台功能。出台园区权责清单和减负赋权清单,探索制定支持重点园区发展的个性化措施,鼓励园区建立招商经费定额包干、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浮动薪酬激励等制度。

        4. 塑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构建成熟、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在服务上做到普惠可及。建立“十佳百强”企业领导挂钩、部门联络制度,固化新落户5亿元以上项目“店小二”跟进、管家式服务链条,培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组织网上交易会、新品发布会、工厂直播带货等营销活动,发挥征信公司、首贷中心、信保基金等机构作用,努力化解中小微企业订单少、融资难等问题。引导企业抢抓RCEP签署机遇深耕亚太市场,支持外贸转内销企业转换产品标准、创设自主品牌、打通营销渠道,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跨境电商产业园,帮助外贸企业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在改革上做到精准有效。探索“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模式,扩容跨省通办和集成办理事项,深化生产许可、项目投资等承诺制改革,丰富“24小时不打烊”在线服务场景。全面推开“亩均论英雄”改革,健全工业项目用地综合评估制度,鼓励采取重组置换、退二优二等方式盘活存量土地,试行土地利用负面清单管理、产业项目定制化用地等新模式。完善市管国企主业清单,推动国企内部资产资源整合,抓好组织架构优化和业务板块重组,提升国企市场化经营能力。在政策上做到阳光诚信。清理不合规涉企奖补政策,督促园区和国企落实尽职调查、法务审查、内审内控制度,以法律为准绳规范决策行为。围绕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等重大举措,研究制定整体性、功能性、实操性政策体系,全面推行政策发布宣传、项目申报、成效评估平台化运作。开展政务诚信评价和失信治理,在支持企业发展、促进项目合作等政策出台过程中,合理约定政企权责关系,建立契约式政策兑现机制。

        (二)聚焦民生,做强城市。坚持以省运会举办为契机加快提升城市能级,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宜居宜业、秀美安全的现代城市,让幸福水天堂传递生活温度、彰显质感魅力。

        5. 狠抓关键培植功能强点。围绕做好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抓住窗口期塑硬核、强功能,力促城市集聚辐射力大幅跃升。高质量编制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与“十四五”规划的有机衔接,系统调整优化发展布局,合理安排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优先保障重点区域、重要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需求。明晰“一核三极三城”功能业态和建设内容,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安排、预设边界,同步修编详细规划、配置土地资源,确保核心功能区建设的空间落地。严格老城区开发密度、建设强度的规划控制,塑造新城区格局清晰、通透疏朗的空间风貌。高效率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抓好省运会场馆建设和赛事氛围营造,推进重要节点改造、迎宾道路整治和城乡环境提升,确保体育公园“一场三馆”建成并试运行、体育中心体育馆改造项目竣工、小轮车运动中心投用。突出首店经济发展和高端商贸功能,开展重大城建项目策划,制定招商规划和专项政策,全力招引时尚消费、健康服务、金融商务等业态的品牌项目。做好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服务保障工作,推进常泰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建设,加快实施阜溧高速建兴段、沪陕高速平广段改扩建、常泰长江大桥北接线工程。高水准创新城市建设运营机制。落实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价制度,规范项目概算审核和调整程序,实体化运行政府投资项目集中建设中心,严把工程变更关和财务决算关。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重点在市政、环保等领域推出一批经营性项目。科学调节供地规模和节奏,实行重点片区统一规划、收储、开发。

        6. 紧盯弱项补齐发展短板。针对制约城市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精准施策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实施新市民战略聚人气。围绕青年、农村人口、产业工人等重点对象,研究形成促进人口集聚的总体策略和具体路径,通过“外引内聚”做大基数、调优结构。落实稳岗返还、失业补助等稳就业政策,建立公益性岗位和新增就业岗位开发机制。调优社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理流程,开展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试点。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解决好各类群体住房问题。发展社会事业优服务。持续开展教育领域专项治理,新(改扩)建幼儿园及义务教育学校43所,加强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和中职领航学校建设,结合独立学院转设和高职本科升格提升高校办学层次,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比例50%以上。狠抓规范医疗卫生服务专项整治,改进院前急救服务,提高疾控中心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医疗保障和药品供保体系,加快实施市妇幼保健院和第五、第六人民医院项目。启动市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完成3000户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乡村振兴促协调。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20万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造农村道路195公里、桥梁68座,疏浚县乡村河道600条,铺设乡镇污水管网200公里,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5个。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开展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综合利用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

        7. 注重品质丰富城市内涵。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叫响城市幸福品牌。深化城建惠民。开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统筹抓好市区道路“微循环”“白改黑”和雨污分流,完成26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小区停车位1500个;启动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改扩建工程,力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和分类收集后端处理项目主体工程完工;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涵养人文气质。推动全域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六整治六提升”行动,整合“两中心一平台”资源功能,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精心策划“百梅争艳”戏曲节、泰州学派国际学术峰会、里下河文学流派研讨会等活动,采取“微改造”方式修复历史文化街区。面向全国推广“泰州早茶”,建成北京、上海、南京实体化展示平台。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培育富含泰州元素的文商旅融合新业态,加快古盐运河文化带核心园和重要片区点位建设。致力和谐共生。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十四五”控排实施方案,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持续推进“健康长江泰州行动”,编制沿江地区生态空间保护和产业布局规划,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幸福河湖建设,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省考及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完成省定目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环保“绿岛”和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

        8. 强化治理守牢安全底线。拓展“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实践,坚决守护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提升基层“三整合”改革实效,探索“社区+物业”模式,促进警格网格深度融合。健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坚持源头治理和积案攻坚“两手抓”,确保重复信访事项化解率60%以上。加快创建“无黑城市”,深入实施“雪亮工程”,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提升“六安”行动成效。深入推进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和基层武装工作规范化建设,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和服务保障工作。创新城市治理模式。以民法典宣传为重点抓好“八五”普法,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组织“法律援助四季行”活动。全面落实“路长制”,分区域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推行“微修复+微执法+微服务”。发挥“数字泰州”运营指挥中心枢纽作用,推动“大综治、大城管、大应急”三网融合,打造数字化“城市大脑”。提升安全治理能力。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务必整出成效”“两个不放松”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统领,高起点、高标准切入“三年大灶”,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把安全发展理念贯彻到各领域、全过程。推广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分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企业“吹哨人”内部举报制度,拧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强化系统治理、精准施策,推动高危岗位和重点部位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把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聚焦高效,做优服务。坚持以政府治理高效能实现政务服务高效率,坚决主动转职能,铁肩担当抓要务,忠诚履职善作为,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9. 把讲政治体现到干工作上。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务实抓好“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以践行嘱托的实际行动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质,对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紧扣“开创幸福泰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目标,谋深谋实发力的关键点、突破的紧要处,向着“强富美高”新泰州再出发。用新理念指导实践。全面检视产业创新、城乡融合、生态环境、改革开放、人民生活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提高运用新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规律探新路,对症下药解难题,统筹兼顾抓提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聚力产业城市“双强”,研究融入“双循环”的结合点,谋划接轨长三角的实招子,贯通重塑生产、流通、消费环节,融合提升服务、生态、开放功能,将重大举措置于新发展格局中谋定快动。用新要求推动落实。全力抓好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落地见效,做细“六稳”“六保”等阶段性重点工作,做实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等抓手性工作,确保现代化建设稳步快进。沿着“一高两强三突出”工作路径,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重点工作的督查推进,目标明确的全力攻坚,已经破题的持续深化,理清思路的加紧实施,确保圆满完成市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10. 把重实干贯穿到抓发展中。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大兴实干之风,保持战略定力,努力以确定性举措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集中注意力研究经济问题、重抓经济工作,经常性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跑一线、进园区、访企业,完善定期研判形势、调度指标、会商协调的工作机制,分类研究设计产业、金融、债务防风险工具箱,及时化解经济发展痛点难点堵点。全面落实纾困惠企各项措施,畅通投资、消费、金融等政策传导通道,清除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制度障碍,发挥企业家座谈会、早茶峰会等政企沟通平台作用,帮助企业稳预期、固根基、扬优势。突出群众满意这个目标取向。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十大行动,建立12345民情民意分析系统,实行突出民生问题排查清单管理,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及时兑现民生政策,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保障劳动者合法报酬权益,增加群众要素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发展慈善福利事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突出疫情防控这个稳定基线。牢牢把握“防得住才能放得开”这个辩证法,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不折不扣执行“可知可控、精准防控”要求,慎终如始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坚持“人”“物”同防,全方位提升排查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进口货物和高风险人群防控,扎紧“两站一码头”、农村地区等重点部位关口,完善闭环管理和物资保供体系,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快。

        11. 把讲规矩融入到树形象里。坚决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形成严密细致的政府运行规则和行为规范,建设高效清廉政府。让依法行政成为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严格重大项目合法性审查,进一步规范政策文件备案程序,推动政府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健全重大决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划定重点工作中部门职责范围和权限等级,分领域制定工作流程管理的操作办法,对不履责、不担责、不尽责行为严肃追责问责,构建权力行使全链条管控机制。让接受监督成为常态。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专责监督,深化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用全面有效的外部监督清除刷存在感的空间。加强行政检查、财政检查和审计监督,切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发挥“骏马奖”“蜗牛奖”双向激励作用,健全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制度。让清正廉洁成为习惯。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查处重点领域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拓展基层减负成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严格绩效跟踪考核,推动政府系统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使命召唤担当,奋斗书写华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新篇,砥砺前行攀高峰,交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泰州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det365娱乐场所官方网_365足球平台是合法的吗_365速发国际是黑平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