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州市民政局以创新社会治理为牵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强化集成理念,坚持“五社联动”,不断激发和释放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形成为老为小服务的资源矩阵、服务矩阵和品牌矩阵,打造了“星火成炬·双助四促”等一系列特色工作品牌,在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坚持“阵地集成+政策赋能”,社会组织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重心下移,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程。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纳入基层社会治理总体布局,制定《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聚焦“老小残特”重点群体,采取“政府采购+公益创投+微创投”的方式,建立“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全链条”服务模式,加快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社会组织9202个,一大批凝聚社区关键人物、解决社区关键小事的“草根”社会组织活跃在基层一线,成为社区干部的好帮手、为民服务的助推手。阵地整合,实施社会组织安家工程。树立融合式、嵌入式理念,制定《城乡社区“五美驿站”建设指引》,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慈善社工站、未保工作站、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集成到“五美驿站”,引入社会组织进驻,建立“1+N+X”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体系,以购买服务或落实奖补的模式推动实体化运转,让社会组织成为为老为小服务的“蓄水池”。全市建成社会组织四级孵化平台70个、慈善社工站88个、未保工作站9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01个,115家社会组织与市区2136名困境儿童结对关爱,20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为老为小服务项目。
二、坚持“资源集成+品牌赋能”,社会组织特色服务更有品质。打破条块壁垒,强化资源整合,围绕“一老一小”多样化、专业化需求,共创特色工作品牌。打造“星火成炬·双助四促”品牌。围绕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两大主题”,聚焦“四促”领域,即:促增收致富、促关爱提质、促基层善治、促社区文明,投入400多万元,创新性举办供需路演暨揭榜竞帅活动,向社会组织购买40个公益服务项目,以“小切口”服务“大主题”,被学习强国、民政部网站、《中国社会报》《中国社会组织》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打造“祥泰颐养”幸福品牌。一体化推进“泰有福”养老服务联盟+智慧颐养平台建设,建立“5大功能模块、4张养老地图、5个快捷应用”三大应用场景,建成18家城市街道和26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及100家“祥泰颐养99店”,推动实现160家机构、782助餐助浴点、247家服务商“指尖选”“掌上查”,为22.1万名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2600多名助老员成为高龄老人的“活拐杖”。打造“千社联动·幸福童享”品牌。成立市龙凤堂“幸福童享”基金会,发挥社会组织链接多方资源优势,近三年来共募集爱心善款191万元,向困境儿童发放新春大礼包5680个。实施“泰有爱·点亮”系列困境儿童特需服务项目,文教类社会组织向120名残疾儿童提供艺术培训,爱心社会组织为44名盲童送去盲人收音机和盲文写字板,帮助821名困境儿童圆梦“微心愿”。通过以点带面,发挥辐射、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社会组织参与为老为小服务,形成了“平安夕阳·幸福通姜”“保‘未’童心·‘育’见成长”等一批优质服务项目,社会组织在服务民政高质量发展中更加有为有位。
三、坚持“服务集成+培训赋能”,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更富成效。当好“全生命周期”服务“店小二”。结合省社会组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功能调整,完善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制度,推动审批流程再优化、事项清单再瘦身、审批时间再压缩,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服务管理体系,推动社会组织年检率、评估率“双提升”。开辟“强社引擎”“云课堂”。依托“凤城社工”云课堂,实施“强社引擎”蓄能提效行动,重点聚焦资源链接、项目设计、专业服务、规范管理、人才培养等内容,通过“线上+线下”“情景模拟+实战演练”等方式,全面提升社工人才“硬核”本领,为社会组织拓力增能 ,全年累计培训近2万人次。筑牢风险防范“安全门”。制定《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报告管理暂行办法》《强化社会组织领域风险防控长效监管机制工作方案》,会同组织、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全市开展社会团体营商环境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围绕社会团体内部规范、日常管理、中介服务以及不规范收费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全市2665家社会团体进行起底式、全域性大排查、大整治,发现问题32个,下发协同管理函21份,打好联动监管“组合拳”,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让社会组织在服务民生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