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省级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公布,海陵工业园区在全省91家省级开发区中跃居第15位,首次进入20强,较上年度前进12位,五年上升45位。此次的历史性突破,反映出海陵区致力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探索治理路径、提升人岗效益的实际成效。 坚持“改”字当头,致力运行机制出新出彩。海陵工业园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两集中三剥离”体制机制改革,园区集中精力抓经济发展主责主业,组建园区集团公司,推行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下的“京泰路街道+东城集团公司”模式。园区管委会主要强化经济工作统筹,京泰路街道主要承接民生社会事务,东城集团聚焦招商引资、开发建设、资产运营管理及投融资等工作,实行公司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制定出台《园区、集团公司、镇街权责事项边界指导目录》,明确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安全生产等14个方面的三方权责边界,确保权责明晰、权责对等。 坚持服务为要,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走深走实。面对园区市场集群密集、市场主体活跃、政务服务量大面广的现实情况,园区着力将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功能完备的区域性为民服务主阵地,海陵东部行政审批分中心,中心设有市场主体准入、医保经办、项目帮办代办特色专窗,并试点推进同城通办的公安出入境、税务、不动产登记等民生服务类项目进驻,辐射周边苏陈镇等镇街,方面企业群众就近办。园区医保经办专窗可办理异地就医业务、城乡居民参保等13项医保服务,被确定为省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园区京泰路街道入选泰州市“网格大提升”试点,在全市率先实现专职网格员全覆盖,推行“精网微格”模式,根据人口、商户、工作任务等要素,将具备条件的大网格细化为2-3个“微网格”,构建“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微网格员—住户”的“户联网”治理体系。 坚持效率并重,保障园区干事有为有位。修订园区员额制人员管理办法,建立“园区、街道、集团公司”多向互通人员交流通道,多岗位、多平台锤炼干事本领。出台园区管委会人员考核细则,按照“关键业绩指标(KPI)+重点工作”进行考核,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和服务意识。园区薪酬待遇实行“薪酬包干制”,薪酬根据“三比一提升”及园区考核分值确定,并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线人员高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原则,同时以实绩为导向,实行薪酬总额动态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