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委编办坚持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支持公共卫生事业,不断优化布局结构,着力盘活编制资源,为全区卫生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聚焦夯基垒台,下好体制机制改革“先手棋”。深化医共体改革,区域联动发展。两家区级医院、两家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分别牵头组建4个医共体,成员单位覆盖全部公办、民营医疗机构。医共体内统一设置岗位、编制进人计划,实行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驻、挂职双向柔性流动,着力构建“服务同质、资源共享、医防融合”的共同体。深化疾控体制改革,防控水平提升。推动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机构升格,增强统筹协调“话语权”,进一步提升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优化调整疾控中心内设机构,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姜堰中医院增设公共卫生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等科室,打造“平战结合”防控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后劲增强。持续跟踪医疗事业单位运行情况,重新制定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姜堰中医院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确保两家龙头医院职责明晰,履职顺畅。推进公立医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促进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 二是聚焦立柱架梁,打好资源均衡配置“组合拳”。机构布局立足城乡均衡。撤并整合4家基础设施陈旧、人员结构老化的乡镇卫生院,解决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无盲区为目标,组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补齐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短板。职能配置突出科学高效。优化公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区卫健委与发改、民政、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职责边界,避免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健全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职责体系,疾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急诊急救、血站等事业单位各司其职,不断提升卫生公益服务效能。编制核定着眼群众需求。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实际开放床位等因素,高标准核定全区医疗卫生单位事业编制数并实施动态调整。推动公立医院编制管理由单一审批制向审批管理和备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分别核定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姜堰中医院备案制人员控制数1410、710名。 三是聚焦积厚成势,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基础桩”。筑巢引凤招才。科学规划、统筹调配,优先保障医疗卫生机构进人需求,近三年下达卫生系统事业单位空编使用计划297名。优化进编办理程序,做到随到随办、一次办结,确保人才迅速“安家落户”。广辟渠道聚才。制定《姜堰区“杏林堰才”工程实施意见》《姜堰区“杏林堰才”工程激励政策措施(试行)》,实施“高端集聚”、“本土储备”等8大工程,在公开招聘基础上不断拓宽进人方式。每年安排20个专项编制储备计划,大力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厚植沃土留才。实行高层次卫生人才年薪工资、骨干人才协议工资、柔性引进人才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对新招聘引进的经认定相当层级的卫生人才,统筹安排子女教育、协调配偶工作,定期提供专项疗养休养等服务,努力让高层次人才“安居乐业”。
|